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

教学园地

当前位置: 网站首页 教学园地 实验实训 正文

医学院实训室类型和配置(六)--医学影像学实训室

作者:时间:2025-04-14点击数:

1.教学功能

为医学影像学相关课程提供实践教学平台,使学生能够将课堂上所学的影像学理论知识,如X 线成像原理、CT 成像原理、磁共振成像原理等,通过实际操作与观察进行深入理解和巩固。例如学生可以亲自操作影像学设备,直观感受不同参数设置对成像结果的影响。开展各种影像检查技术的教学,像普通 X 线摄影、胃肠道造影、CT 扫描、磁共振成像(MRI)扫描等操作技术的培训,让学生掌握规范的检查流程、体位摆放以及图像采集方法等,熟悉如何根据不同的临床需求选择合适的检查手段。有助于培养学生对影像图像的分析和诊断能力,通过观察大量不同病例的影像图片,学习辨别正常结构与异常病变,掌握常见疾病的影像学特征,如肺部炎症、骨折、脑部肿瘤等在不同影像检查中的表现,提高学生的阅片能力。

2.科研功能

提供实验场所,可用于开展新型影像技术的研发工作,比如探索新的成像序列、造影剂的研制及其在疾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评估等。进行影像图像处理和分析方法的研究,借助专业软件对影像数据进行处理,优化图像质量、提取特征信息,辅助疾病的早期诊断和病情监测等科研项目,推动医学影像学技术不断发展。

3.技能培训与考核功能

针对医学影像专业技术人员以及临床医护人员进行技能培训,使其能够熟练掌握最新的影像设备操作技能、图像后处理技术等,提升其业务水平。例如对新入职的影像科工作人员进行全面的操作规范培训,确保他们能准确、高效地开展工作。作为技能考核的场地,按照专业标准和考核大纲,对学生、从业人员的影像技术操作能力、图像分析诊断能力等进行客观、公正的评价,衡量其是否达到相应的岗位要求。

配置

1.X 线摄影设备:包括普通医用 X 线机,可用于拍人体各部位的常规 X 线平片,如胸部 X 线、四肢骨骼 X 线等,让学生掌握基本的 X 线摄影体位、曝光参数调节等操作;还有数字化 X 线摄影(DR)设备,能直接将 X 线信号转化为数字图像,图像质量更高、处理更便捷,便于观察和分析。

2.CT 扫描仪:不同类型的 CT 机(如螺旋 CT 等),可以对人体进行断层扫描,获取高分辨率的横断面图像,并且能通过图像后处理技术(如多平面重建、容积再现等)生成三维图像,展示人体内部结构和病变情况,学生可学习 CT 扫描的参数设置、扫描范围确定以及图像后处理操作等。

3.磁共振成像(MRI)设备:配备不同磁场强度(如 1.5T、3.0T 等)的 MRI 仪,利用磁场和射频脉冲获取人体组织的高清晰图像,尤其对软组织分辨力强,适用于神经系统、肌肉骨骼系统部位的检查,学生在这里可以了解 MRI 的成像原理、序列选择以及特殊成像技术(如弥散加权成像、磁共振血管造影等)的操作和应用。

4.超声诊断设备:各种类型的超声诊断仪,能实时显示人体内部脏器和组织的超声图像,用于学习超声检查的操作手法(如探头的放置、角度调整等)、不同脏器的超声探测方法以及常见疾病的超声表现,因其具有无创、便捷、可动态观察等优点,在临床影像检查中应用广泛。

影像处理与分析软件

5.PACS 系统(医学影像存储与传输系统):能够实现影像数据的存储、检索、传输以及图像的浏览、处理等功能,方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快速调阅不同病例的影像资料展示给学生,学生也可利用该系统进行图像分析、对比不同时期的影像变化等,是影像学实训室不可或缺的软件平台。

6.专业图像处理软件:如用于 CT、MRI 图像后处理的软件,可对扫描获取的原始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、三维重建、图像分割等操作,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病变的空间位置、形态结构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,提升对影像图像的解读能力。

影像诊断辅助软件:通过内置的影像诊断知识库以及智能分析算法,辅助学生和专业人员对影像进行诊断,分析可能的疾病类型,可作为学习和参考的工具,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性。

学院地址:周口市文昌大道东段 电话: 0394-8511111 邮 编:466000
版权所有 ©河南科技职业大学医学院 豫ICP备09016128 豫周公网安备4116000212006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