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教学功能
为口腔解剖生理学、口腔组织病理学、口腔内科学、口腔颌面外科学、口腔修复学、口腔正畸学等众多口腔医学相关课程提供实践教学平台,帮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,如牙齿的解剖结构、口腔疾病的病理机制、各类口腔治疗和修复技术原理等,通过实际动手操作转化为实用技能。系统地开展各类口腔基础技能训练,像口腔检查技能(包括口腔视诊、探诊、叩诊、扪诊等操作手法)、口腔卫生保健技能(如正确的刷牙方法指导、牙菌斑去除等)、口腔器械的正确使用技能等,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本功,为后续深入学习和临床实践奠定基础。
专业技能训练:针对不同的口腔专业方向,进行更深入的专业技能培训,例如在口腔修复学方面,学生可以练习牙体预备、印模制取、义齿制作等技能;在口腔正畸学中,能学习矫治器的安装、调整等操作;在口腔颌面外科学领域,可模拟简单的外科手术操作,培养学生在口腔疾病诊断、治疗及修复方面的专业能力。
临床思维培养:通过模拟临床真实场景,如设置不同的口腔病例情境,让学生学会分析病情、制定合理的诊疗计划,培养其临床思维能力以及医患沟通能力,提高学生在面对实际口腔问题时综合运用知识进行解决的能力。
2.科研功能
供口腔医学科研人员开展口腔材料相关的研究工作,例如研发新型的补牙材料、种植体材料、正畸矫治器材料等,对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质、生物相容性、机械性能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,以提高口腔材料的质量和临床应用效果。聚焦于各类口腔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,如探索龋齿、牙周炎、口腔肿瘤等疾病的病因、病理过程以及分子机制等,借助实验室的设备和条件,开展细胞实验、动物实验等,为口腔疾病的预防、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。对新出现的口腔诊疗技术(如数字化口腔扫描技术、3D 打印技术在口腔修复中的应用等)进行应用研究,评估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可行性、有效性及安全性,推动口腔医学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。
3.技能考核与继续教育功能
作为口腔医学专业学生技能考核的重要场所,按照标准化的考核流程和评分标准,对学生的口腔基本技能、专业技能掌握情况进行客观、公正的评价,例如考查学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否准确完成牙体预备、印模制取等操作,以及操作的规范性、熟练程度等,以此衡量学生是否达到相应的教学和临床实践要求。
配置
1.口腔仿真头模:这是口腔实训室的核心设备之一,具备高度仿真的口腔结构,包括牙齿、牙龈、颌骨等,可以模拟口腔的各种生理状态和常见病理情况,学生能够在头模上进行口腔检查、治疗操作练习,如牙体预备、补牙、根管治疗等,并且可以根据教学需求灵活调整头模的角度、位置等,方便操作。
2.口腔综合模拟训练系统:集成了多种口腔诊疗操作功能,通常配备有仿真口腔模型、操作器械、模拟治疗椅以及相应的显示和反馈系统,可模拟真实的口腔诊疗环境,学生在系统上进行操作时,能实时获得操作反馈信息,如器械的用力情况、操作位置准确性等,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操作精准度和熟练度。
3.口腔诊疗器械
检查器械:包含口镜、探针、镊子等,这些是口腔检查中最基本的器械,学生通过使用它们来观察口腔内部情况、探测牙齿表面及牙周状况、夹取物品等,掌握正确的口腔检查手法和器械使用技巧。
4.治疗器械:例如牙钻、根管治疗器械(如根管锉、根管扩大器等)、拔牙器械(如牙挺、牙钳等)、牙周治疗器械(如牙周刮治器等),用于不同的口腔疾病治疗操作,学生在实训室中学习这些器械的功能、操作方法以及维护保养知识,为临床实践做好准备。
5.修复器械:像各类牙体预备器械(如车针、金刚砂片等)、印模制取器械(如托盘、印模材料注射器等)、义齿制作器械(如蜡刀、调拌刀等),在口腔修复相关技能训练中,学生借助这些器械进行牙体磨除、印模获取、义齿塑形等操作,掌握口腔修复的工艺流程。
6.正畸器械:包括正畸矫治器安装器械(如持针器、带环就位器等)、矫治弓丝调整器械(如转矩钳、末端切断器等),便于学生学习正畸矫治器的安装、调整以及矫治过程中的弓丝处理等操作技能。
7.口腔材料:储备有各种口腔常用材料,如补牙材料(树脂材料等)、印模材料(藻酸盐印模材料、硅橡胶印模材料等)、模型材料(石膏等)、根管充填材料、粘接材料等,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实际接触和使用这些材料,了解其性能、调配方法以及应用场景,确保在临床实践中能够正确选用和操作。
8.牙齿模型:有标准的牙齿解剖模型,展示正常牙齿的形态、结构和排列,帮助学生学习牙齿解剖知识;还有病理牙齿模型,模拟各种龋齿、牙折、磨损等病理状态,便于学生认识和分析不同口腔疾病对牙齿造成的影响,为诊断和治疗提供直观参考。